看到朱启如此对待自己,徐光启内心大为感动。他这一生,郁郁不得志,自己的主张得不到重视,著作《农政全书》也不瘟不火,一度让他自己内心抑郁不已。没想到到临了,自己快要入土之时,遇到了伯乐,不但认可,重用自己,还大力推广自己的著作。
这让蹉跎半生的徐光启老怀大慰,只是自己已经到了古稀之年,感叹生不逢时啊。
若是老夫在年轻三十年,定当为陛下鞍前马后,创一片青天白日出来,可惜...
“徐阁老,想什么呢,这么出神...”朱启有些打趣的说道。
徐光启立马从感叹中转醒,认错道:
“老臣君前失仪,请陛下责罚!”说着就要跪下请罪。
朱启一把扶住他,他是真怕这老科学家一把下去就起不来了。赶紧说道:
“不妨事,不妨事,您看这都没有外人在,就不讲那些繁文缛节了。您老先坐下,坐下说话。”
说着自己便拉着徐光启一起坐了下来。不用朱启吩咐,王承恩便为两人递上茶水。做秘书的老王是有觉悟的,不能什么事都指着老板吩咐才做,自己适当发挥一下主观能动性,更能展现自己的能力不是?
朱启自然的端起茶水喝了起来,示意徐光启一起。
歇了一会儿,朱启整理了下思路开始说起来正事:
“徐阁老,朕今提单独留你下来,就是为了和您老谈一下玻璃的事。”
说着,朱启把自己对玻璃制作的一些想法,通通告诉了徐光启。并要求徐光启负责的玻璃厂,尽快实验,生产出一批彩色玻璃工艺品出来,如观音像,金蝉,貔貅等制品,这些都是他要作为奢侈品,实现自己对贵族大商进行割韭菜的伟大目标的必要的东西。
徐光启在知道朱启的想法之后,虽然对朱启的黑心表示了不满,但为了展现自己的可科研能力,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快制作出成品来。
“陛下,您放心,老臣这就回去准备,保准给您制作出来。不过老臣有个不情之请,请陛下准许臣的侄儿陈于阶参与玻璃的制作,老臣,老臣年事已高,怕是...”
“准!”
朱启打断了徐光启的话,他明白,这是徐光启在为自己后事做准备了。他年事已高,已经撑不了多少时间了,他这是想在自己离世之前,为自己培养一个接班人啊...
朱启没有理由不同意啊。
“老臣,谢陛下!”徐光启感激的谢恩。
朱启则是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,眼看着自己交代的差不多了,便命人将徐光启送出宫去了。他自己则是开始琢磨起下一件事来--上朝。
他开始复盘自己两年来的行为,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从自己脑中略过,一些问题逐渐被自己发掘出来。
原先设立内书堂小朝廷是没问题的,这样可以快速将自己的权力集中起来,从而削弱内阁的权力,随着各部人员的增加改组内书堂各部也是必然的了。
随着内书堂改组结束,行政效率必然会更高,现在缺的就是人才填充了。这个没办法,十年树木百年树人,他要的是拥有新思想的人才,是拥护自己的人才,否则不要也罢,而这样的人才只能自己培养,就需要时间,这是没办法的事。
好在目前手里的人勉强还能支撑的住,皇家学院和武官学院也在不断吸收社会上的不得志人才,收拢孤儿,还有皇庄的适龄儿童入学,那么下一步就只能靠时间了。
至于英烈祠的建立,以及改组后,军部的势力会不会独大,这个朱启内心是有担忧的,不过现在他顾及不上。以现在的局势,他必须要有一股可以依靠的力量,扩大禁军的势力是目前自己所必须的。至于隐患,也只能以后再进行平衡。
那么剩下的怎么办,如果按照原来的样子,他是想要像游戏中开地图一样,一步步的开,但是突然而来的女真入关之战,一下子把地图开大了,这下子步子大了,扯到蛋了。
以他目前的实力,最多只能支撑北直隶以及陕西两个地方,这也是朱启直接设立陕西镇的原因。如今北方大战,这一下子让朱启建立的小团队的潜力被拉到极限,逼的他不得不将政务托付于李信与王承恩,自己则全身心的去搞钱。
这样的话,朱启想着,以目前的的局面,女真败走已然是定局,战后北面只能维持现状,笼络满桂与洪承畴,形成抵御建奴和蒙古的防线,新一军,和新二军作为支援力量的局面。但是这样的局面朱启不可能放任自流,新军自己掌控在手中暂时不用担心,但是,这二人不属于新军系统,长此以往,难免不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。
那么下一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便成了朱启的目标。思来想去,他发现绕不开一个问题--钱。